欢迎书友访问BL文学
首页[红楼]贾璋传 [红楼]贾璋传 第258节

[红楼]贾璋传 第258节

    没脱水的金米,亩产量将近七石。
    那么,在晒干脱水后,金米亩产量大概就是六石出头。
    这个亩产量,与他们从茜香人那里探听到的金米产量相吻合。
    这也意味着,大盛水土是适宜金米生长的。
    贾璋担心的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橘生淮北则为枳”的情况,并不会发生在金米身上上……
    这样就很好。
    在贾璋指挥佃农收割官庄的金米、统计金米的平均产量时,津海地方各府县、各卫所,津海地方官员还在统计金米的亩产量。
    听到下属的禀告后,这些地方官员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惊喜之色。
    粮食高产,这是多么大的功劳,多么大的政绩?
    虽然功劳和政绩都是经略使的,但他们这些下属也能搭经略使的顺风车,跟着沾光。
    这种事情,又怎能不让人心生喜悦?
    当官的高兴,老百姓也高兴。
    说句实在话,津海百姓愿意种植金米,只是为了朝廷的免税政策。
    除此之外,还有人是信任贾璋这个文曲星,想要沾贾璋这个文曲星的喜气,这才愿意捧场,种植两亩金米的。
    可在收割金米时,他们就隐隐觉得,金米的产量可能会很高。
    那些过来推广金米良种的官老爷们,好像并没有骗他们这些老百姓。
    而在称重后,这些百姓更是瞪大了双眼。
    金米的亩产量,居然足足有六石之多!
    这个产量,已经是稻麦产量的两三倍了!
    茜香国竟有这样高产的良种?
    怪不得陛下和经略使大人要发兵打茜香人呢!
    原来陛下与经略使他们,这样为他们庶民考虑……
    思及此处,已经有人跪倒在地,高呼起万岁来。
    那些爱惜民力,来到金米收割现场的地方官,全都亲眼目睹了这一幕的发生。
    所以,他们提交上去的奏疏与报告中,也全都提到了这件事。
    这就使他们的报告,看起来远比那些没有抵达金米收割现场的地方官的报告更真情实感。
    也更得绍治帝与贾璋的心意。
    而这,也意味着他们步步高升的未来。
    不过,这些都是未来的事情,现在还不用细表。
    只说贾璋在收到各府县、各卫所报上来的金米产量后,整颗心都放了下来。
    他心情愉悦地整理好金米产量的数据,写好了文辞优美的报喜奏折。
    在这之后,贾璋立即派人八百里加急,把津海的金米与报喜折子槛送京师,好向绍治帝报喜。
    他贾茂行没有辜负九州万方万兆生民,更没有辜负绍治帝这个君主的信任!
    他问心无愧。
    折子很快就被送到了京师,又一路畅通无阻地被人送到绍治帝面前。
    绍治帝看到贾璋折子上的内容后,瞬间变得喜笑颜开起来。
    津海试种金米成功了!
    每亩土地,都有六石的产量!
    这可真是一件大喜事。
    他心中的橘枳之忧尽数消散,全都化作飞灰了。
    绍治帝不禁畅想起来,他日大盛各地都种上金米的场景。
    若每亩土地都有六石的产量,那四海内是不是就再也不会出现饿殍遍地的场景了?
    什么叫做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?这就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!
    四海升平,河清海晏,青史流芳,不世之功……
    各种美妙词汇在绍治帝脑海中翻转,引得他喜悦至极,脸上更是堆满了笑容。
    他不禁想,贾璋这个臣子,真是上天赐予大盛的文曲星啊!
    朕之肱骨,莫过如此!
    思及此处,绍治帝嘱咐陆英道:“准备两份最上等的赏赐,一份送去荣国府给贾爱卿的长辈,一份送去津海给贾爱卿本人。”
    “送去津海的那份赏赐里,记得加上一份蟒袍,一条玉带。”
    陆英惊讶地看向绍治帝。
    蟒袍这种东西,只有王公拥有穿戴的资格。
    昔年太祖高皇帝封赏东平、西宁、南安、北静四位郡王时,就曾说过“除此四王外,盛朝再无异姓王爵”的话语。
    祖宗成法不可变更,陛下不可能封贾经略为郡王。
    不是郡王,那就是国公了?
    以陆英对绍治帝的了解,陛下他大概不会亲自封贾璋为国公。
    但陛下他很有可能把封贾璋为国公的机会留给新君。
    好让新君拿国公的爵位邀买人心,换取贾璋的效忠。
    至于这份送到津海的蟒袍玉带,大概是陛下他老人家给贾经略的暗示吧?
    陆英摇了摇头,不再继续思考这件事。
    但派去津海宣旨的太监,已经被陆英默默地换成了徒弟黄宏。
    在绍治帝阅读贾璋的奏折时,杨宗祯和叶士高也收到了贾璋的私信。
    金米的成功,让这对师徒心中无比欢悦。
    他们一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富足安乐,二是为了贾璋通畅光明的前程。
    不知道陛下会怎样赏赐他的徒孙/徒弟呢?
    但是,不论陛下怎样赏赐贾璋,贾璋与杨门的未来都已经稳了。
    因为,只要有贾璋在,只要杨门不作死,杨门就会一直在朝中保持着声量……
    派系传承有序,后辈宏图大展。
    这世上,哪还有比这更让人开心的事?
    杨宗祯和叶士高都在庆祝这件喜事时喝醉了,绍治帝和太子殿下同样在庆祝这件喜事时喝醉了。
    他们喝醉了,但贾璋没有。
    他的头脑,一直都很清醒。
    所以,在听到绍治帝赐他荫子名额与蟒袍玉带后,贾璋脸上挂上了难以自抑的欣喜。
    但他心里,却保持着前所未有的冷静。
    在供奉圣旨时,贾璋心中还在想,还好他现在不在京中。
    要不然,就太树大招风了。
    现在这样就很好。
    他不在京中,即便有人钻营,皇帝与内阁也看不见他被人攀附的场景。
    如此一来,上面的人猜疑他的几率就大大下降了。
    还有那些风闻奏事的御史,在看不到他周边情况的前提下,更是找不到弹劾他的正当理由……
    不过贾璋琢磨着,御史们大概也不会那么没眼色。
    金米高产,他刚刚立了大功。
    若那些风闻奏事的御史,在现在这个时候弹劾他,岂不是会被外人讥讽,说他们是妒贤嫉能的小人?
    所以,贾璋才猜测他们不会做出这样愚蠢的事情来。
    等过些日子,风头过去了,贾璋就不用担心树大招风惹人眼的问题了。
    因为金米的丰收,津海行省的老百姓全都喜气洋洋的。
    金米的产量有六石那么多!种植金米的土地又不用交粮税!
    他们今年冬天都不会挨饿了!
    等到把粮食卖了后,他们就去扯布做新衣裳,再买点饴糖给家里孩子甜甜嘴。
    他们这些平头老百姓,今年也能过一个好年了。
    在京中君臣与津海百姓都在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时,贾璋已经开始伏案编纂起农书来了。
    他以自己前往官庄观察金米时记录的笔记为基础,以对老农的询问与茜香人的口供为补充,细细编纂了一本《金米录》。
    书中内容十分详细。
    贾璋他不仅记录了种植金米的步骤、细节与各种注意事项,还记录了金米从发芽、出苗,到成株、收获,金米生长的各个环节。
    这本《金米录》,堪称金米种植推广大全。
    只要把这本书派发到各省亲民官手中,他们就能立即上手推广金米良种!
    而贾璋的内心想法十分朴素。
    他心里的想法是,他早一天把这本农书写完,大盛就能早一天全面、便捷、高效地推广金米良种。
    君子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
    此时他身为三品经略、超品伯爵,身怀蟒袍玉带,俨然是闻名显达之人了。


同类推荐: AV拍摄指南献囚(NP高H)伪装魔王与祭品勇者(囚禁调教h)优质肉棒攻略系统(np高辣文)同居(1v1)h甜文结局之后(H)背德情事(高H)快穿之撩了男主以后(H)